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熱點 » 正文

春節快到了 別讓年輕人患上“春節社交恐懼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1-08 12:17:52    瀏覽次數:57
導讀

春節未至,社交媒體倏忽響起的《財神到》《恭喜發財》等熟悉的旋律,足以讓春運搶票中的年輕人猛然間顫抖不已。 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被賦予太多吉祥的意義,時光飛逝,許多曾經“盼過年”的孩童已長大成人

春節未至,社交媒體倏忽響起的《財神到》《恭喜發財》等熟悉的旋律,足以讓春運搶票中的年輕人猛然間顫抖不已。

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被賦予太多吉祥的意義,時光飛逝,許多曾經“盼過年”的孩童已長大成人,成了“怕過年”群體中的一員。多少匆匆的腳步,思鄉的情懷,在靠近家鄉的那一刻,變得五味雜陳。

許多在城市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每逢過年回家,都要默默承受財產的流失、攀比的傷害、逼婚的壓力、“逆耳”忠言的扎心……患上了“春節社交恐懼癥”。

“沒達到七姑八姨羨慕的高度,沒累積出父母引以為傲的資本?!薄皢柾陮ο髥柗孔?,工資還要再補刀;沒完沒了發紅包,送禮還要有技巧;為了顯得混得好,只好咬牙買個貂?!薄氨姸嘤H戚,要做到一視同仁,萬不可厚此薄彼,傷了情面……”

曾幾何時,“房子、票子、孩子”成了親戚眼中“出息”的標簽,有車有房,兒女雙全,便仿佛站在了人生巔峰。如此價值觀,混淆了“過程與結果”的順序,卻能大面積、迅速得到擁躉,形成一股春節“亞文化”潮。對于歸家青年而言,更渴望得到親朋好友對自己眼界、見識、能力提升的肯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物化奮斗經歷。

捅破城鄉差異的窗戶紙,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雙方共同語言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空白,看似生活在同一空間,卻不在同一維度。城鄉發展不均衡,如今慢慢更多體現在雙方的話語體系不平等,文明差距不斷擴大。

親情是人們身心疲憊后的避風港,交流的隔閡,需要雙方共同打破。年輕人要主動見識地方新風貌,老一輩要了解時代的新發展理念。面對家鄉父老的“靈魂拷問”,年輕人要多一些理解與寬容,不要過度敏感;父母長輩在詢問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話題“邊界意識”,而不是只顧著滿足自己的需求與面子,而忽視年輕人的感受。(刊于《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期)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