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經驗 » 正文

藝術_思想_文化_如何對話跨界?《現象》第壹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2-13 21:30:12    作者:付瓏玲    瀏覽次數:36
導讀

“藝術·思想·文化:《現象》(第壹卷)可能座談會”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會議室舉行。作為一本關于當代藝術、當代哲學、當代思想文化史學得研究輯刊,《現象》借助“現象”得哲學內涵,旨在從當代文明、當代

“藝術·思想·文化:《現象》(第壹卷)可能座談會”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會議室舉行。作為一本關于當代藝術、當代哲學、當代思想文化史學得研究輯刊,《現象》借助“現象”得哲學內涵,旨在從當代文明、當代思想、當代生活出發追尋和提問,以現象學觀念統攝思想文化史學得疏鑿、會通、生成,觀照華夏當代藝術得面貌、進展和方向,激蕩華夏當代藝術創造得本土化與國際化。

圖說:《現象》

第壹卷收錄了倪梁康、楊儒賓、龔鵬程、邵宏、郎紹君、李公明、吳亮等知名學者以及青年學者撰寫或者翻譯得研究文章,除了對現象學和美學等相關問題進行學術探討外,還加入了華夏當代藝術家王廣義得展覽專題,以及日本現代書法家井上有一得書法專題等,以此表達對藝術和學術抱持高度開放得姿態,勿論古今與中西之研索,唯以“實事本身”為基準。

《現象》主編寒碧談道:“《現象》得出發點是當代藝術,但在感謝過程中發覺問題特別復雜,思想界包括學術界對當代藝術得隔膜令人吃驚。創作也好,研究也罷,都不是生吞活剝或者生搬硬套,也不是觀念優先或者立場站位,而是從生活感受中來,是思想得活力。我們做這本輯刊,就是希望在當代藝術、當代哲學以及當代思想文化史學中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使之互動,使之對話?!?/p>

孫周興把《現象》定義為“一本藝術人文學科輯刊”:“當代藝術得文化現象不是憑空而來得,而是跟20世紀人文科學,特別是現象學緊密相關。當然還有社會、文化、經濟各個方面,尤其是技術,如果沒有這些要素得共同推動,‘二戰’以后得當代藝術是無法想象得。希望借由《現象》將藝術、思想和文化得對話和互動延續下去?!?/p>

藝術家王冬齡認為:“這本輯刊是一本有情懷、有品位、有調性得書,它會讓更多思想家、藝術家共同對話,是知識沉淀。”復旦大學中文系戴燕教授在發言中談到:“看到今天座談會得關鍵詞‘藝術·思想·文化’,我有一些感想。我原來以為藝術是感性得,我以為感性跟所謂理性得藝術和思想畢竟是兩個東西,但剛才聽了大家得發言我才知道,原來也是希望能夠跨界,能夠有所溝通。在這個理念之下,我所做得古典文學研究,也許也可以成為當代思想文化得一部分,這對我來說既是啟發,也是鼓舞?!保ㄐ旅裢韴蟾兄x 徐翌晟)

 
(文/付瓏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付瓏玲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