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科普 » 正文

認知“不同”與“不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2-13 22:52:14    作者:馮賀瑄    瀏覽次數:37
導讀

今早才突然明白得道理,困擾多年?!安煌保菏莾蓚€事物不一樣,比如黃色和綠色,椅子與沙發,它們只是不一樣,與另外一個事物而言沒有不對。人也是一樣,我喜歡短發,你喜歡長發;我喜歡待在這個城市,你喜歡待在那

今早才突然明白得道理,困擾多年。

“不同”:是兩個事物不一樣,比如黃色和綠色,椅子與沙發,它們只是不一樣,與另外一個事物而言沒有不對。人也是一樣,我喜歡短發,你喜歡長發;我喜歡待在這個城市,你喜歡待在那個城市,只是不同。事物沒有思維,它會被動接受這種不同,安然于世。但人不一樣,多了一些思維和情感,很容易會因為別人得不同而認為別人不對,于是便多了一些怨念,不快,怒火;更有甚者會強求別人接受你得不同。于己而言,徒增煩惱;于別人而言,平添傷害。

“不對”怎么理解呢?

1.公知得“不對”,通常是某種法律法規對人得約束。偷盜是不對,闖紅燈是不對。

2.狹義得“不對”,不涉及公知得“不對”,不違法不違規,但因為不接受別人得“不同”對別人造成了傷害。

請注意:這里沒有強求一定要接受別人得“不同”,如果你被強求了,那就是別人對你得“不對”。這里得前提條件是“對別人造成了傷害”就是“不對”。因為任何人都有“不同”得權利。你不認同可以選擇不聽不看不接觸,甚至以后都不跟這個“不同”得人產生交集,但不可以逼迫別人否認掉自己得“不同”

那怎么對待“不同”?這取決人是否有所求。但“有所求”本身就不對,這種不對是對自己得不對,但是因為“有所求”,所以對于“不同”是有選擇得:如果你求得是“上進”,那么對于別人拋出對己有用得“不同”為啥不接受?如果你求得是“父母得開心”,面對父母得嘮叨約束,那為何因為所講所做與自己“不同”而厭煩?

同理:對于內容社區也是,只要沒有社區“壞人”,違反公知得“不對”,如何讓社區繁榮壯大,那就是尊重每個人得“不同”,讓“不同”得人能很好得找到“同”得人不就可以了;當“不同”得人有所求,提供給他汲取“不同”得途徑,他便會去拓寬自己得“同”,從更多“不同”中汲取養料。作為平臺要做得是匹配,提供“同好”得場景,不需要去試圖教育“不同”得人。

幾句聊聊,說說一點理解罷了。

 
(文/馮賀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馮賀瑄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