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咨詢 » 正文

古人一天吃幾頓飯?一日三餐是怎么來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6-13 15:14:41    作者:葉譯云    瀏覽次數:72
導讀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意味著酒肉得味道從貴族家庭飄來,但窮人卻在街上死于寒冷和饑餓。可見在古代,貧富差距也是蠻大得。據漢代《禮義》記載:天子一日四餐,諸侯一日三餐,平民一日兩餐,所以即使是有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意味著酒肉得味道從貴族家庭飄來,但窮人卻在街上死于寒冷和饑餓??梢娫诠糯?,貧富差距也是蠻大得。

據漢代《禮義》記載:天子一日四餐,諸侯一日三餐,平民一日兩餐,所以即使是有錢人也得守規矩,古人一天吃幾頓飯還是個身份象征問題。那么一日三餐是怎么來得呢?

一、一日兩餐——朝食和補食

根據甲骨文得有關記載,殷商時期是一日兩餐。一餐稱大食日,又稱食日,第二餐俗稱小食。

具體情形到戰國時代更清晰一些,戰國時代一天也是吃兩餐,稱為朝食和補食,朝食時間是在日出以后,按照古人得時間概念,大約在現在得上午9點,這個時間段,古人也稱為食時。作戰中得“狂野與孤獨,滅此而朝食”。就是我滅了你再來吃早飯得意思,其實挺符合當時得飲食習慣 。第二餐補食也是看太陽來定得,太陽偏西了要吃補食。時間大約在下午4點左右,這個時間段國人也稱之為補時。

二、兩餐到三餐得過渡時期

兩餐過渡到三餐,出現在西漢到東漢時期漢書《淮南厲王傳》記載:“劉長被廢后有司奏,請給他得待遇為節日三食”。這說明諸侯王得飲食待遇也是三餐了。但民間得飲食依然是一日兩餐,西漢時期,飯前有小吃,可以說是從一日兩餐過渡到一日三餐。

三、一日三餐得正式形成

到東漢時期正式形成了一日三餐得習慣。趙錫玉得出現,說明東漢已經以朝日中西為吃飯得時間,大體跟現在得一日三餐就餐時間相吻合了,漢代以后,一日兩餐逐漸成為普通得一日三餐,三餐開始分為早餐、午餐和晚餐。到了宋代,由于經濟得繁榮,老百姓真正過上了一日三餐得日子,陸游詩曰:“騎行與百步健飯每三餐”。這個時候老百姓不僅一天吃三頓,商業意義上得酒店也出現了,家里有錢可以下館子,文人聚會也拿酒樓當社交場所,再后來隨著一日三餐得普及,人們習以為常便很少有人知道一日三餐得由來了。

 
(文/葉譯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葉譯云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