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熱點 » 正文

再添實證!考古發現秦都咸陽城里的“帝國大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1-15 19:33:38    瀏覽次數:66
導讀

西安1月14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在陜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鄧家村南,考古人員找到一條寬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為秦帝都咸陽城的路網構成再添實證。 鄧家村古道路區域存

西安1月14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在陜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鄧家村南,考古人員找到一條寬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為秦帝都咸陽城的路網構成再添實證。

鄧家村古道路區域存在大范圍的古代遺存,主要類型有道路、窯址及灰坑,出土了大量秦漢遺物,其中道路有上下疊壓的二條。

下層道路的車轍痕跡。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上層道路的踩踏土平均厚0.2米,中間高、東西兩側低,若“魚脊”狀。有南北向車轍痕數組,其中明確對應關系的兩股中心間距為1.35米。路面有意摻雜大量殘碎小陶片,類似現代道路中的石子。路基墊土堅硬致密,有明顯層理和平夯硬面。

下層道路完全被上層道路疊壓。路面寬不少于50米。踩踏面平均厚0.15米左右,最薄0.08米,最厚0.2米。留有寬4.5厘米的西南至東北斜向車轍印痕。路基墊土有意摻雜細沙,經過夯打,一般厚0.2米,最厚0.35米。

這兩條道路總體走向為東北至西南。根據出土遺物判斷,上層道路的時代不早于西漢晚期,下層道路為秦漢時期。道路有多次修整,反復利用。文獻記載,秦始皇修建馳道,“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隱以金椎”就是用鐵夯捶打路基。鄧家村古道路使用夯打加固,尤其是下層摻雜細沙,不僅增大了路基的滲水性,又可在干燥的環境下越發堅硬,是“厚筑其外,隱以金椎”的寫照。結合寬度50米以上的規模,可見道路應為官建大道。

上層道路的車轍痕跡。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古道路,又被考古人員戲稱為“帝國大道”。沿道路延伸趨勢,向北正對秦都咸陽城六號高臺宮殿建筑基址,并與以往所知的東西向道路相接,再向北即為西漢高祖長陵;向南偏西恰與漢長安城之廚城門外的古橋相對,符合連接渭河南北的要求。

廚城門古橋規格巨大,橫跨渭河,可能始建于秦代。是溝通渭北咸陽宮、渭南興樂宮(漢長樂宮)的交通樞紐。鄧家村發現的古道路有可能是連接秦都咸陽南、北城區的重要交通干道,甚至還有可能是西漢長安城至五陵塬甚至更北區域的一條交通主道。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秦都咸陽城內的路網至少有南北向的二條、東西的向一條,寬度一般都在50米左右。(完)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發布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日韩欧美国产免费看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