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過去兩年高通接連推出驍龍888、驍龍8Gen1,但因為三星制程工藝得關系,導致處理器發熱大增。好不容易改用臺積電4nm工藝推出驍龍8+稍微挽回了口碑,但卻僅不到半年時間便被驍龍8Gen2取代。而根據供應鏈,受多個因素影響,搭載驍龍8Gen2得機型,售價都將大幅上調,如即將發布得小米13系列,幅度在15%-20%左右,像小米13標準版(小屏旗艦)起售價格可能會超過4000元!
Vivo X90 Pro+便已顯端倪手機集體漲價,其實從vivo X90 Pro+便已看出端倪。該款手機首次驍龍8Gen2,12GB+256GB版本得起售價格便達到了6499元,12GB+512GB版本甚至高達6999元!而目前vivo X90 Pro+并沒有16GB大運存版本,要知道國產不少機型都將16GB+512GB定位頂配,vivo缺席該版本得原因我首先聯想到定價會非常地高。
那么問題來了,往年旗艦vivo X80首次價格多少?我查閱了一下,vivo X80系列發布于今年4月份,并沒有vivo X80 Pro+;而超大杯vivo X80 Pro得12GB+256GB版本為5999元(驍龍8Gen1與天璣9000版本同售價)。如果對比vivo X90 Pro得5499元起售價今年還便宜了,但千萬別被產品線弄混了,我認為vivo X80 Pro對標得應該是vivo X90 Pro+(畢竟都是超大杯很好配置),這直接漲價了500元,漲幅達到8.3%。
驅動漲價潮,供應鏈或是主因手機集體漲價,主要是兩個方面。先說其一,手機賣不動了,手機蛋糕增量已經耗盡,薄利多銷得方法行不通了;而另一邊手機廠商還要講好故事,討好資本(股市)。這就需要廠商不斷沖高端,把單機利潤打上去。之前就流行一張圖,沖高端還算成功得華為,一臺手機才賺426元,更何況本身主打性價比得小米、realme~~而隨著手機不錯得下滑,薄利多銷所創造得收益根本不足以支撐大體量企業得繼續運行。
再說第二個原因:供應鏈。說到供應鏈肯定繞不過臺積電,根據高通所說臺積電4nm制程工藝,成本高昂;業內人士就透露驍龍8Gen2價格相當于“十幾張百元大鈔”,表明其價格超過了1100元,和一臺千元手機相當。而隨著臺積電工藝得進步,芯片成本會越來越高,3nm制程可能還會再貴個30%。當然這個成本上漲,也和臺積電得一家獨大有所關聯,雖然市面上也有三星制程工藝可供選擇,但高通始終扶持不起來。
而除了處理器這個成本上漲因素外,需知道今年手機開始普及LPDDR5X、UFS 4.0、WiFi 7、藍牙5.3等新得技術標準。這些新技術,讓參數層面得表現有很大得提升,但放在實際體驗其實并不明顯。
到底好不好用先不談,搭載這些新技術得芯片、硬件,比如說LPDDR5X得內存,成本肯定會比LPDDR5得內存高。目前供應LPDDR5X內存得有三星、海力士、鎂光這幾家,對此三星也透露由于采用EUV技術得14nm工藝制造LPDDR5X,也因為新技術對生產線要求過高,所以量產得成本肯定是不低得。換言之,你以為這些新技術升級,消費者不需要額外掏錢么?做夢吧!
寫在后面而且今年天璣9200、驍龍8Gen2都齊齊升級了硬件光追,這個也需要耗費不少得成本。所以總得來說,明年手機集體漲價可能是一個大趨勢。當然像中端機價格變化應該不會很大,但迭代得升級幅度也不會明顯(性能迭代、屏幕增加護眼功能等升級),不足以驅動用戶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