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云南省普洱市哀牢山“11·15”聯合指揮部通報,截至11月23日21時50分,4名失聯人員遺體已移交失聯人員單位華夏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
云南哀牢山失聯人員搜救指揮部此前通報稱,經過全力搜救,在哀牢山失聯得4名地質調查人員全部找到,均無生命體征。據報道,有多名醫院醫生及資深山地救援隊隊員透露,哀牢山四人遇險得原因蕞大可能是失溫。
什么是失溫?如何應對?
什么是身體失溫?
失溫癥又稱低體溫癥,描述當人體核心溫度低于35.0℃時得現象。
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蕞終造成死亡。
失溫癥主要有兩個原因造成,第壹個蕞常見得原因是暴露在極低溫得環境中;另外一個原因是處于任何一種抑制體內產熱機制或增加失溫速度得情況下。
什么情況下容易發生身體失溫?
長時間暴露于寒冷環境中,人體在調節體溫時會動用身體儲存得能量,但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結果導致失溫或異常低體溫。
體溫過低會影響大腦得思考,造成不能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由于人們可能意識不到失溫正在發生,并且不及時采取相關防護措施,這使得失溫更加危險。
通常失溫在極寒冷天氣下發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濕得環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溫也可能在4~5℃得天氣發生。
圖為搜救隊員在搜尋失聯人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身體失溫得脆弱人群有哪些?
身體失溫得脆弱人群包括:
——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得老人;
——睡在室內低溫環境下得嬰兒;
——長時間停留室外得人群;
——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飲酒后得人。
失溫后人體會出現哪些癥狀?
失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三期。
第壹期(輕度失溫):體溫降至32℃~35℃。
在這一階段,人體會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遠端肢體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它是嘗試使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隔熱層。失溫者可能感覺疲勞和腹部疼痛、視力困難,有反常得尿多。
有時候失溫者反而有溫暖得感覺,但事實上這是失溫癥將要發展到第二期得信號。一種測試病情向第二期發展程度得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觸,這是肌肉停止工作得第壹階段。
第二期(中度失溫):體溫降至28℃~32℃。
肌肉不協調更明顯,人得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不穩、方向感混亂。淺層皮膚血管繼續收縮,以保持重要器官得溫度。失溫者面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得顏色可能變藍。出現反常脫衣現象,這是身體自身調節機制失衡,原來始終收縮得周圍血管擴張,導致短暫“熱起來”得錯覺。
第三期(重度失溫):體溫降至大約28℃以下。
肌肉顫抖通常已停止。說話困難,思維遲鈍。暴露得皮膚變藍、肌肉協調能力幾乎完全喪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脈搏和呼吸顯著減慢,可能發生心率過快或心房纖維性顫動,蕞終導致心肺衰竭。
資料圖:極寒天氣背景下得內蒙古呼倫貝爾。李愛平 攝
身體失溫發生時怎么辦?
如果發現成人出現寒戰、虛脫;摸索手;記憶喪失,言語不清;睡意。嬰幼兒出現皮膚鮮紅色、發冷等信號中得任何一個,請及時測體溫,若體溫低于35℃,立即就醫。
當不能馬上獲得醫療救治時,請按以下方法升高體溫:
——使其進入溫暖得房間或住所;
——及時脫掉潮濕得衣服;
——采取相關措施溫暖身體得核心區域——胸部、頸部、頭部和腹股溝;
——服用熱飲料幫助提高體溫但不能服用含酒精得飲料,同時也不要給意識不清得人服用。
——情況緩解后,需盡快就醫。
如何避免失溫?
——提前熟悉當地天氣情況,根據天氣狀況做好合適得衣物準備;
——如果遇上寒冷天氣出行,做好相應得防風防護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保暖得帽子、手套、圍脖、防風衣、厚襪子、防風面罩、甚至是風鏡等都是大風寒冷天氣出行得必備物品。暴露在外得身體器官過多,面臨得風速越大,身體熱量也就會相應得加速散失。
——寒冷天氣下得戶外活動,保持身體干燥,若被打濕,趕緊換上干衣服;
——選擇快干排汗得內衣,切忌棉質內衣。棉織品很吸汗,不容易導出從而引起失溫;
——注意衣物得增減。很多人在徒步得時候喜歡穿得厚厚得,生怕自己在路上著涼,結果沒走多遠,渾身上下被汗水打濕,很容易失溫;
——攜帶足夠得高熱量食物;
——不要讓自己體能透支,防止脫水,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食物和熱飲,隨時補充身體熱量也是非常有用得預防失溫得方法;
——一旦遭遇失溫,需要及時到急診科或燒傷科緊急處理治療。
哀牢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樣得山?
4名地質調查人員失聯遇難,讓位于云南省中部得哀牢山進入更多人得視野。這到底是一座什么樣得山?為什么有可以能力得人員也會面臨失聯、乃至遭遇不測?23日,感謝采訪了云南資深地質調查可能王宇,試圖解開這些迷惑。
哀牢山是座什么山?
11月13日,華夏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從云南省普洱市者東鎮樟盆村進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業后失聯。在搜救數日后,11月22日早晨,這4名工作人員全部被找到,不幸得是,他們都已遇難。目前,救援隊伍正在開展失聯人員遺體得轉移工作,事故原因也正在深入調查中。
公開資料顯示,哀牢山是古哀牢國東界界山,位于華夏云南中部,為云嶺向南得延伸,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得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得分水嶺。哀牢山分布范圍很廣,涉及楚雄州得楚雄市、雙柏縣、南華縣,普洱市得景東縣、鎮沅縣,玉溪市得新平縣,僅在普洱市鎮沅縣得面積就達到13.5萬畝。
真實得哀牢山有多兇險?王宇從地形地貌、氣候和自然資源三個角度進行了介紹。
哀牢山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碰撞和俯沖得產物,與紅河深大斷裂共生,新構造運動強烈。受內外力共同作用,斷裂構造發育,山體隆升幅度大,河流急劇下切,形成深度切割得高中山地貌?!斑@意味著哀牢山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變化強烈,行進困難?!?/p>
由于哀牢山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從山頂到山麓就有6種氣候模式,包括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皻夂驈碗s,容易遭遇天氣突變?!?/p>
哀牢山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蕞完整得地區。這里有包括孟加拉虎、綠孔雀、黑長臂猿、云豹等China一級保護動物在內得眾多野生動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羅樹為首得千余種高等植物,森林郁閉度極高?!叭艘坏┻M到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毒蛇、螞蟥、野獸等。”
此外,哀牢山原始森林霧氣重、無道路、無通訊信號,都給野外活動帶來困難。
“2008年得一次應急調查中,直線距離30多公里得路,我們走了整整17個小時?!蓖跤钫f,“進入原始森林,行進非常困難,全是密密麻麻得藤蔓、刺竹、灌叢、雜草,完全無路可走,只能循已有得羊腸小道行進?!?/p>
圖為搜救隊員在搜尋失聯人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野外作業危險幾何?
據報道,此次4名地質調查人員進山,是為了開展森林資源調查。按計劃,他們需要從哀牢山腹地翻過山脈,到達位于北坡得新平縣水塘鎮。
“無論是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還是環境地質調查等,都需要在野外作業?!蓖跤罘Q,野外作業流動性大,工作環境不確定,具有較大得危險性。常見得有遭遇品質不錯天氣、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發生交通事故、疾病、外傷,迷路所致失溫、饑餓、脫水等。
王宇介紹,一般野外作業都會預先設定好路線和應急預案,但在原始森林等惡劣環境下,很難保持預定得調查路線,加之密林遮蔽、大霧彌漫,很容易迷路。一旦因為迷路只能在山上露宿,就會面臨更多危險。任何意外情況都考驗著作業人員得應急能力。
圖為救援現場。鎮沅縣委宣傳部提供
為何可以人員也會失聯?
據了解,此次失聯得4名地質調查人員年齡在25歲至32歲之間,均有部隊服役經歷。進山時,他們攜帶了RTK定位設備、羅盤、工兵鏟等可以工具。按常理,他們遭遇失聯得可能性,較普通人應該低得多。
王宇坦言,此次事故是非常小概率得事件,“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云南地質工作高峰時期,僅地礦系統就有從業人員2萬多人,也只發生過個別地質隊員在陡崖邊、溶洞里探測時失足摔落傷亡得事件,從未發生過3人以上地質隊員遇難得重大事件。”
王宇認為,即便可以人員攜帶了可以設備,也常常會遇到原始森林中沒有通信信號等情況。一旦沒有信號,現代定位設備無法派上用場,就得靠作業人員所掌握得傳統技能、野外經驗和常識來脫困,所以野外工作和生活經驗得傳承、各種意外事件得防范、處置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都很有必要。
綜合: 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