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東吳證券,曾朵紅,柴嘉輝)
1. 電網投資復盤及展望2002年電改5號文提出“廠網分離”后,電網投資聚焦在輸、變、配及用電環節;電壓等級:特高壓(1000kV以上交流/800kV以上直流)—高壓(10-750kV)—中壓(1-10kV)—低壓(1kV以下),輸電網多是特高壓、高壓等級,配電網多為中低壓等級。
電力設備:一次設備需求趨于平穩,二次設備順應自動化、數字化升級而保持慣性
一次設備通常是以機電設備為主得硬件:直接用于生產、輸送和分配電能過程得電氣設備,包括1)發電類:發電機;2)變電類:變壓器;3)開關類:斷路器、隔離開關、接觸器、組合電器、環網柜;4)補償類:電抗器、電容器;5)線材類:電纜、GIL等。
二次設備則是偏軟件為主,技術壁壘、盈利能力高于一次設備:通過信息技術對一次設備進行監測、控制、調節、保護以及為工作人員提供運行工況或生產指揮信號所需得電氣設備,包括繼電保護、監控系統、調度系統、儀器儀表等。
電網投資復盤:堅強智能電網基本建成,“十四五”整體投資穩字當先、結構性有所側重
“十三五”末期“堅強智能電網”已基本建成。國網2009年提出堅強得智能電網建設規劃,計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2016-2020年電網投資基本維持4500-5000億元水平。
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年均電網投資仍將高位穩定在4700-5000億元區間。2021年在新領導上任、十三五收官之年、疫情后恢復基建拉動經濟得角度,國網投資有望持續穩增,計劃投資4730億元(同比+3%)。進入“十四五”后,大電網建設接近尾聲,新董事長辛保安提出十四五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按2021.11.21得匯率6.39計,折合2.2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
2. 新型電力系統時代將臨“雙碳”背景下,亟待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2020年碳中和得起點,華夏40年碳中和之路始于足下。2020年9月22日,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華夏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宏偉目標。2021年10月21日《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強調“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20%,2030年占比達25%”。
“雙碳”戰略下得“新型電力系統”。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強調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得新型電力系統,電網主要扮演消納新能源得角色。
清潔能源電源:“十四五”集中式與分布式雙輪驅動
集中式電源:“十四五”期間,China計劃在內蒙、陜西、青?!叭钡貐^”及西南地區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此外,海上風電項目尤其是遠海風電建設繼續推進。
分布式電源:2021年6月China組織開展“整縣推進”屋頂光伏試點,根據能源局公布,華夏共有676個試點縣列為開發試點;2021年10月118家政府代表、600多家風電企業提出“風電伙伴行動”,提出“十四五”期間分布式風機總裝機規模達到50GW。
新型負荷:剛性消費者到柔性“產銷者”
用電側呈現以下特征:1)負荷電氣化程度提升。經南網測算,工業/建筑/交通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 從 2020 年 30%/30%/5% 提升至 2060 年50%/75%/50%;2)隨機沖擊型用電負荷增多。華夏用電需求呈現冬季和夏季“雙峰”特性,疊加前述電氣化程度提升,峰谷差進一步擴大;3)電力系統源/荷界限模糊,出現 “產銷者” 。新能車充電樁、分布式電源等用電側設備不斷普及,除消耗電能以外還可用于發電。
總結:“雙高+雙峰+雙隨機+一低”
雙高:1)新能源比例高,消納任務重,“3060”目標下新能源裝機量及發電量占比不斷提升;2)電力電子設備占比高,傳統得電磁變換裝備轉為由電力電子裝備主導,電網安全穩定、電能質量存在一定挑戰。
雙峰:新型電力系統在夏季、冬季均出現負荷高峰,且峰谷差隨終端電氣化提升而在擴大。
雙隨機:供給側(電源)及需求側(負荷)隨機波動、不可控,給電力電量平衡帶來壓力。
一低:傳統電網規模越大、轉動慣量越大;但新能源電源本身慣量低,而且電網轉向高比例變流器得交直流混聯電網,系統慣量將進一步下降。
3. 電網分環節投資機會輸電網——延續特高壓“高速公路”建設
傳統交流遠距離輸送新能源,存在投資高、容量限制等問題;傳統直流也存在換相失敗等技術問題;
傳統特高壓輸電通常是指1000kV交流或±800kV直流及以上得高壓輸電線路,輸送距離遠、容量大、占地少。
“十四五”開啟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周期,總投資額過千億元:2021年3月國網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十四五”規劃建成10回特高壓線路,我們預計包含:待核準得駐馬店-武漢、南昌-武漢,2019-2021年招標完成、開工中得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荊門-武漢、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及2020年提出得3條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和哈密北-重慶。
特高壓項目建設包括線路及換流站建設,根據產業信息網數據、約30%投資集中在換流站里得電氣設備。幾類核心設備:換流閥(整流/逆變作用)、直流控制保護(偏軟件,控制換流閥相控角/電壓&保護)、換流變壓器(交流電壓變換)、組合電器GIS(開關保護)等。
特高壓核心設備格局集中、供應商中標量份額穩定。換流閥、換流變、直流控保、GIS等多產品中標量CR3(2010-2021年歷史累計)在50%以上,參與者均具備國網背景。國電南瑞聚焦特高壓直流項目,換流閥及直流控保歷史中標量(2010-2021年歷史累計)份額分別46%/70%,許繼電氣、華夏西電、平高電氣特高壓中標量份額同樣居前,有各自得優勢產品。
變電站——輸電線路擴容帶來變電站增量需求
變電設備招標:特高壓建設及分布式能源滲透等都會帶來一定新增配套需求:
變壓器2021年前四批招標量(容量)同比+7%,同比2019年仍較為低迷。但中長期看,變壓器擴容需求依舊存在:如農網變壓器等一次設備容量不足,若電網不提前規劃變壓器等設備擴容、將制約整縣推進政策下分布式光伏大比例滲透。
組合電器(GIS)憑借可靠性高、維護少、占地小等優勢替代傳統敞開式開關,招標量延續高增,2020年招標量同比+78%、2021年前四批招標量同比+101%高增。
二次設備(保護&監控)相對增速更快, 2021年前四批招標量分別同比+22%/+102%。
部分變電站建設采用“預制化、模塊化”。即在工廠里預制變電站標準化模塊,現場裝配、快速竣工。電網側受制于傳統變電站建設標準固化,始終未大規模鋪開;發電側升壓站業主方有采購模塊化變電站意愿,以快速完工并網。從事相關業務得有思源電氣、許繼電氣等。
一二次融合設備:設計之初即集成一次&二次設備,可實現對設備或線路故障研判、定位與隔離,減少電網公司巡線、檢修成本。產品包括智能柱上開關、智能環網柜等。需求側電網公司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有增無減,供給側方面國網2016年即提出《配電設備一二次融合技術方案》,隨標準及各家技術方案完善,一二次融合得不錯滲透率有望不斷提升(2021年仍處于導入期,較發達得一線城市先行試用,不同省市電網客戶定制化程度不一)。
配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走向自治時代
分布式帶來可控性、安全性方面得問題,微電網、直流配電網等多形式配電網蓄勢待發。分布式電源得大比例接入,使得配網由傳統負荷側單向網絡→源荷功率雙向流動得多源網絡,常規配網形態面臨安全性等方面挑戰。(報告未來智庫)
微電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將分布式光伏/風電、負荷、儲能裝置等裝置有機整合成小型發配電系統。1)從微電網角度來看,可離網也可并網運行,利于就近消納電力、余電上網,將分布式電源對電網得沖擊“內部消化”;2)從主干網角度來看(電網公司),隨“整縣推進”等分布式電源政策推進,微網作為可控單元可有效減少風光間歇性電源對大電網得沖擊。
電網側儲能:調峰調頻應用為核心
調峰:市場逐漸擴大,儲能替代市場廣闊。儲能并網后,可接收電網下發得調峰調頻調度指令,充放電以平衡電力電量得供需,及調整電能質量。 調峰方面,2021年常用得調峰機組有燃氣輪機機組和抽水蓄能機組。國內調峰費用快速增長,根據China能源局數據,2019上半年國內調峰費用45.25億元,同環比+125%/+66%,占全部補償費用得35%,占總電費得比重為4%。2021年調峰調頻中95%是火電機組進行得,儲能(抽水蓄能+電化學)替代市場廣闊。
4. 電力市場是重要得機制保證市場電(從2015年電改至今):發電廠報價+輸配電價+政府基金代繳=用電側報價
交易雙方商定、但彼此不一定認識,電網為“快遞員”。發電側與用電側直接交易確定電量及雙邊電價,電網提供結算平臺、僅收取輸配電價這一“過路費” 。電力市場結構方面,包括中長期合約市場、日前/日內現貨市場、幫助服務市場,交易方式有雙邊協商、集中競價及掛牌交易。
市場電交易量占比超4成,基本以中長期交易、省內交易為主。根據中電聯數據,2021年1-9月全社會用電量61651億千瓦時,華夏各交易中心累計完成市場交易電量27092億千瓦時,占用電量得44%(中長期交易占市場化電量比重為81%)。省內交易占總交易電量維持80%左右(2017-2021年1-9月),區域性或類區域得市場主體并未出現。
5. 電力設備公司梳理國電南瑞:新型電力系統核心支撐
國電南瑞是國網“能源互聯網”戰略得核心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得核心支撐。盡管公司業務構成復雜,但有望充分受益于國網投資得結構性變化,其中:信息通信、特高壓、無功補償、核心器件(IGBT)等業務將顯著受益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這幾大板塊未來3-5年復合增速我們估計在20-30%區間;主業方面,電網自動化板塊中配網、調度、智能電表有望受益于電網投資得結構性調整,增長區間有望有所提升。
金盤科技:風電干變全球龍頭,軌交、節能、抽蓄等齊發力
新能源:風電干變滲透率穩步提升,壁壘高、龍頭格局穩固。公司為全球風電干式變壓器龍頭,產品用于風機塔內,憑借安全性、綜合成本低等優勢,及順應海風發展、風機大型化而替代油式變壓器。根據招股書,每GW風電新增裝機配套干變0.78億元、2020年全球風電干變市場近30億元。產品對可靠性要求高、認證周期長,進入壁壘高,干式供應商數量不多、格局穩定。公司客戶涵蓋海外風電巨頭(主要)GE、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及國內三一、金風、遠景等,在手訂單充沛。
抽水蓄能方面,公司提供輸入輸出變壓器、勵磁變壓器、廠用變壓器等產品
軌交、節能、光伏等領域均有布局。1)軌交受益于國產自主可控,每年需求穩步提升,公司產品線齊全、銷售額市占率靠前;2)節能市場相對較小且分散,業務邊際貢獻相對??;3)光伏領域干變優勢不顯著,公司通過開展EPC業務推自家干變(也會集成外采得油變),項目涵蓋集中式及分布式電站。
三大工廠產能充足,數字化賦能提質增效。前期產能利用率接近百分百,公司IPO加碼產能布局,擴產進展順利。
新風光:無功補償蕞純標得,布局儲能業務
高壓SVG跟隨集中式能源新增并網增長,新風光是行業領先企業,且份額提升。2020年高壓SVG市場空間47億元(下游行業以新能源為主),SVG行業規模隨裝機量同比提升,景氣高。格局方面,2020年思源/新風光分別占據龍一/龍二地位。
儲能方面有初步得業務布局,供儲能變流器等裝置給下游集成商。截至2021年該業務基數小、尚未具備一定體量。
報告節選:(感謝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得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自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