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文總站(北京市水務局水質水生態監測中心)完成了《2020年北京市水生態監測及健康評價報告》。同2019年相比,浮游動物、大型底棲動物、水生植物、魚類物種數等均有上升,48個被監測典型水體全部處于健康和亞健康等級,本市水生態健康狀況持續向好。
去年,北京市水文總站(北京市水務局水質水生態監測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首都師范大學,對本市425條河流、41個湖泊及85個水庫開展監測和統計。布設66個站點監測典型水體水生態,涵蓋48個水體,包括懷柔水庫、密云水庫等8個水庫,圓明園福海、昆明湖等12個湖泊,白河大關橋、永定河三家店等7個山區河段,南護城河龍潭閘、通惠河高碑店閘等21個平原河段。
報告顯示,2020年,全市425條河流、41個湖泊及85個水庫的有水水域面積總計370.51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有水水面面積為89.46平方公里,湖泊有水水面面積為6.49平方公里,水庫有水水面面積為274.56平方公里。
在水生動植物方面,全年檢測到浮游植物293種,浮游動物294種,大型底棲動物149種,水生植物58種,魚類當年捕獲48種,2009年以來累計調查捕獲60種。同上年相比,除浮游植物物種數略有下降外,浮游動物、大型底棲動物、水生植物、魚類物種數均有上升,水生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
水體是否健康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點,在2020年的水庫、湖泊和河流的“體檢”報告中,水域的健康情況進一步向好。報告顯示,48個典型水體全部處于健康和亞健康等級,健康綜合指數在72.55~95.95,其中處于健康等級的水體43個,占89.6%;處于亞健康等級的水體5個,占10.4%。從水生態健康綜合指數看,處于健康等級的水體占比較上年上升16.2%,水生態健康狀況也持續向好。
具體而言,8個水庫全部達到健康水平。其中健康綜合指數最高的是懷柔水庫,與上年基本持平。12個湖泊中有10個達到健康水平,2個達到亞健康水平,其中健康綜合指數最高的是延慶媯汭湖。同上年相比,圓明園福海和蓮石湖從亞健康水平上升到健康水平。7個山區河段全部達到健康水平,最健康的是拒馬河八渡段;21個平原河段18個達到健康水平,3個達到亞健康水平,其中健康綜合指數最高的是平谷泃河東店段,同上年相比,涼水河馬駒橋段和副中心鏡河從亞健康水平上升到健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最新出爐的北京水生態“體檢”報告中,還特別列出了2020年發生的水生態重要事件,例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國寶”中華秋沙鴨在北京多地現身,溫榆河公園首次發現福壽螺卵等。“每年調查北京市水生生物物種及生態系統的變化,可以為本市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重要依據,對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市水文總站副主任黃振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