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觀察 《車評社》第458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此時,用這句話來形容北京現代,太合適不過了。
據媒體報道,現代汽車集團正在忙著掛牌出售位于北京的第二工廠,目前正與中國的多家電動汽車制造企業進行協商,而這其中包括雷布斯的小米。
說是“窮的揭不開鍋”也好,稱為“戰略調整”也罷,北京現代的日子可真不好過了。
銷量腰斬,開啟“折現”模式
入華十九載,隸屬于北汽集團的北京現代也曾風光過。尤其在2002-2016年間,北京現代的年銷量規模超過110萬輛,一時間“現代速度”響徹大江南北,堪稱巔峰期。
當然,與銷量匹配的產量也不能落下,北京現代“火力全開”在國內一舉開建了五家工廠,包括北京順義第一、第二、第三工廠以及滄州工廠、重慶工廠五大乘用車生產基地,合計年產能達到165萬輛。
可惜好景不長,自2017年起北京現代銷量便開始大幅下滑,年銷量經歷四連跌后,2020年北京現代銷量僅50.2萬輛,在車企銷量排名中也因此跌出前十五。
今年上半年,北京現代銷量僅為19.41萬輛,同比下降了10.15%, 6月份銷量僅為3.22萬輛,同比下滑44.21%,近似腰斬。其中,被北京現代寄予厚望的名圖和菲斯塔,7月的銷量總和不到500輛;而作為北京現代旗艦轎車的索納塔,在7月份的銷量僅為310輛。
銷量下滑的同時,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渠道端萎縮嚴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現代經銷商僅剩700家,削減了200多家。2021年,經銷商預計還將繼續減少,同步進行渠道替換,經銷商數量最終或減至600家。
受此影響,今年北京現代已出現持續性虧損的態勢。從產銷比來看,其產能利用率或不足20%。這也意味著80%多的產能處于閑置或過剩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現代的高層想的很明白,工廠與其閑置停產,不如掛牌折現。
此前,北京現代已經將北京第一工廠賣給李想的理想汽車。
而第二工廠主要生產的車型索納塔、朗動、途勝等車型,目前也有不少潛在的收購者,大概率會被新成立的小米汽車收入囊中。
陷入僵局,下一步棋會怎么走
伴隨著銷量下滑,出售工廠、高管人事震蕩、質量問題引發大規模召回等諸多負面信息,以北京現代為代表的韓系車在國內的處境異常艱難,可以說正面臨著入華以來最大的挑戰。
或許有人說是北京現代陷入僵局,是因為技術落后,產品老舊。其實不然,自去年北京現代推出了全新技術平臺iGMP平臺,而且應用在十代索納塔、現代途勝L等新車上,但除伊蘭特之外,其余新車銷量幾乎全部撲街。
若論品牌,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里,北京現代在中國車市攻城掠地的兩大法門,一個靠出挑的韓式設計“高顏值”,一個靠遠低德系日系同級競品的 “價格戰”。
不過,隨著自主的崛起與頭部合資車企的發力,現代在中國市場也已被邊緣化。而北京現代的品牌力與產品保值率,相比大眾、豐田、本田等低一個檔次,已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的共識。
對此,北京現代想要改變這一局面絕非易事。
那么,現代汽車的下一步棋,又會怎么走呢?
據車評社了解,現代汽車將會有三方面的變動:
首先,或將繼續出售閑置的生產線。據消息人士透露,電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而北京現代也有所布局。只不過,由于未能獲得在常州工廠增加電動汽車生產線的批準,現代汽車還在考慮于明年10月出售該工廠。
其次,外派人事變動?,F代汽車針對中國市場外派的團隊進行結構調整,將20多名經理級職員調回國內。不過現代汽車集團強調,不會完全放棄年銷量達2500萬輛的中國汽車市場。
再者,產品路線調整。據悉,現代汽車現在將重點放在電動汽車和豪華車型上,并推出了Nexo、Ioniq 5、捷尼塞思G80等多種零排放車型, 希望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扭轉多年銷售低迷的局面。
△杜君保(左)樊京濤接受媒體采訪
難掩敗局,且行且珍惜
“就是不服,就是要把過去的輝煌重新給做回來”……
不久前,北京現代的“元老”常務副總杜君保,面對媒體時還是只會不斷地賣弄情懷和放狠話。
可現實的情況是, “陰霾”之下的北京現代,今年大概率是一個銷量五連跌,難掩敗局。
而杜君保、樊京濤等高管的情懷與狠話,似乎對一個品牌來說毫無價值。
俗話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在這里,大概是最好的體現了。
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