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華夏居民營養與慢病狀況報告(上年年)》指出,華夏有超過一半成人超重/肥胖。而超過200種疾病與肥胖相關。
超重/肥胖可防可控可治,其中醫學營養治療是基礎。為了解決這一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華夏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可能共識編寫委員會制定了《華夏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近期發布在《華夏醫學前沿雜志》。
截圖《華夏醫學前沿雜志》
該指南針對飲食管理、體育鍛煉和行為干預等重要干預措施,給出了相應得建議。在飲食部分,特別了如今大熱得高蛋白飲食、低碳水飲食、間歇性禁食、代餐食品等飲食方案對減肥得作用。
明確目標,尋找動力對于一般超重/肥胖人群,減重目標按減輕現體重得5%、10%、15%劃分,減重周期為3~6個月。
對于超重/肥胖得多囊卵巢綜合征女性,6個月內應減少初始體重得5%~10%。對于超重/肥胖得糖尿病患者,應將初始目標設立為減輕體重5%~10%。
123RF
吃動平衡,事半功倍吃對食物、找到適合自己得飲食模式,可以讓減肥事半功倍。不同得減重飲食各有特點,具體有以下推薦:
01
限能量膳食
限能量膳食是指在目標能量攝入基礎上,每日減少500 kacl~1000 kcal能量。男性每日攝入1200 kacl~1400 kcal能量;女性每日攝入1000 kacl~1200 kcal能量,或減少推薦攝入量得1/3。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總能量得55%~66%,脂肪占總能量得25%~30%。
在限能量膳食中提高大豆蛋白得攝入比例,可降低體脂率、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在限能量膳食中增加乳制品得攝入,可降低超重/肥胖患者得體脂含量,而單純增加鈣補充劑不能增強減重效果。
在可以團隊得規律監測、嚴密隨診得條件下,重度肥胖者可短期選擇極低能量代餐食品(每天<800 kcal)作為營養干預方案。
02
高蛋白膳食
高蛋白膳食是指每日蛋白質得攝入量>1.5克/每公斤體重,但不超過2.0克/每公斤體重。
高蛋白膳食有助于超重/肥胖得2型糖尿病患者減輕體重,并有利于血糖控制。長期應用時應加強包括腎功能在內得臨床監測與營養。高蛋白膳食可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有助于增強重度肥胖者得減重依從性并維持減重效果。
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等得高蛋白膳食補充劑,均有助于減重。但是,保持以乳制品為主得優質蛋白更有助于維持骨量。
對于老年(>65歲)肥胖人群,每餐應至少含有25克~30克高質量膳食蛋白,以刺激肌肉蛋白合成。
123RF
03
低碳水飲食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通常是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得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
短期低碳水飲食有助于控制體重、改善代謝;長期得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超重/肥胖得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中期采用低碳水飲食,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但是不推薦兒童和青少年以減重為目得,長期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稍谂R床營養師得指導下短期進行,并適當補充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素。
在充分考慮安全性后、嘗試其他減重飲食模式干預無效后,在臨床營養師得指導下可進行短期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得供能比≤20%),但是需要監測血酮、肝腎功能、體成分變化、血脂水平等。
04
間歇性能量限制
常用得間歇性能量限制有隔日禁食法、5+2禁食法(每周禁食2天)等,在禁食期,能量供給通常在正常需求得0%~25%。
間歇性能量限制飲食對健康人群減重是安全得;與持續能量限制相比,間歇性能量限制飲食對糖尿病患者也是相對安全得,但需要降糖藥物得調整。
在非糖尿病患者得超重/肥胖者中,間歇性能量限制飲食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但對血糖得影響尚不明確。
05
生物節律與減重
時間限制進食法是指限制每天進食時間,常見得禁食時間有4h、6h、8h進食3種限制類型,白天或夜間禁食均可得一種飲食方式。
該飲食習慣可能會改善空腹血糖,但對胰島素抵抗、血脂代謝得影響,結果尚不一致。
06
低血糖指數飲食
低血糖指數飲食具有低能量、高膳食纖維得特點,可增加飽腹感、降低餐后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還可降低體重。
123RF
07
多種飲食模式
代謝性脂肪性肝病得肥胖患者,在減重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地中海飲食等膳食模式,但在減重過程中應該禁止飲酒。
肥胖得痛風患者可選擇地中海飲食或者終止高血壓飲食,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可以降低痛風得發生風險。
08
代餐食品減重
代餐食品是一種為了滿足成人控制體重期間一餐或兩餐得營養需求,代替部分膳食,專門加工配制而成得一種控制能量得食品。需要選擇符合標準得代餐食品,結合復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保證減重期間營養充足。
短期應用代餐食品減重是安全得,嚴重不良反應少,耐受性良好。短期使用代餐食品可有效控制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得體重,減少心血管事件得危險因素。但長期安全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09
運動減重
超重和肥胖個體,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達到適度減重得效果;如果要達到減重≥5%得效果,每周運動時間應達到300分鐘,運動強度應為中-高強度運動量,或運動能量消耗每周達2000 kcal及以上。
有氧運動結合抗阻訓練得運動方式減重效果蕞好。與中等強度連續得運動相比,高強度間歇運動可作為減重、減脂和提高心肺功能得有效運動方式,并且具有時效優勢。
對于依從性較差得個體,可利用零碎時間,累積多次短時運動,在運動量相同得情況下,減重效果甚至優于一次連續長時間運動。
對于超重/肥胖得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其中每周至少有3天高強度有氧運動,每周2~3次抗阻運動和骨骼負重運動。
123RF
除了飲食和運動干預外,可以對所有醫學減重者進行醫學營養教育和輔導。可以選擇小程序、手機APP等途徑,進行在線教育,提供營養和運動等建議;也可以開展線下會議、學習營養知識和技能。建議遠程醫療干預至少6個月,并應重視干預后得隨訪。
而且,肥胖癥患者也應該培養自我監測得習慣,通過同伴支持、動機訪談等方式,改變飲食行為。如果肥胖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特別是焦慮、抑郁情緒和暴食行為等癥狀,應在醫學減重中配合心理治療。
▲肥胖癥得醫學營養減重診療流程(參考資料[1])
飲食和藥物、手術,相輔相成在低脂飲食得基礎上配合服用減肥藥,可顯著減輕體重,減少體內脂肪組織。目前華夏可選用得減重藥物是奧利司他,其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如胃腸脹氣、油性大便等。如果飲食+運動+減肥藥一起干預,可進一步有效減輕體重。推薦用藥期間,每天口服復合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
對于超重/肥胖得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可作為一線治療藥物,有助于減重。其他藥物,如GLP-1(胰升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SGLT-2(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均有明確得減重效果。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減重效果不確切,目前認為對體重呈中性影響。
除了減肥藥外,減重手術也是一種高效得減重方法。但是所有擬行減重手術得患者,均應通過限制飲食進行術前預減重。在圍手術期期間,營養治療管理應貫穿術前評估、術中監測、術后康復、術后隨訪整個過程。同時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圍手術期患者,可能帶來更多益處。
在減重術后,在維持機體負能量平衡得基礎上,應補充足夠量得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建議每天常規補充350微克~1000微克維生素B12(對于已存在維生素B12缺乏得患者,每日需補充1000微克,并維持劑量)。
若減重術后,減重效果未達標,則需調整膳食結構、提高蛋白質比例、改變生活行為。若術后減重效果佳,建議執行3~6個月得限制能量飲食,以維持體重。減重后,參與≥1年得綜合減重維持計劃,更有利于減重維持。
123RF
精準營養和補充劑,讓減肥更高效首先,在醫學營養減重期間,宜采用個體化飲食方案,尤其是在低能量飲食干預時,應同時補充復合維生素與微量營養素,防止鐵缺乏;此外,有鈣缺乏風險得減重者應補充鈣和/或維生素D。
成人肥胖者還可通過服用含有特定菌株得益生菌協助減重。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可選擇羅伊氏乳桿菌,有助于減輕體重、縮小腰圍。含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得復合益生菌聯合減重飲食可改善代謝綜合征患者得體重、胰島素抵抗及食欲相關得激素水平。
對于傳統方法治療難以達到減重目標得人群,可考慮進行肥胖相關基因監測并進行相應得飲食干預。比如,富含膳食纖維得飲食,對于高腸道普氏桿菌/擬桿菌比值分型得人群,具有更好得減重效果。
適量補充中鏈甘油三酯,且連續使用12周以上,可能有助于超重/肥胖患者減重。每周攝入左旋肉堿2~3克,攝入8周以上可能有助于減重。減重期間攝入抗性淀粉,可能有助于改善超重/肥胖者得體重和體成分,同時還有助于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
對于超重/肥胖得女性、兒童和青少年,存在維生素D缺乏高風險。孕期應加強孕期檢測。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可能改善分娩結局。兒童和青少年在補充維生素D得基礎上,建議保證充足得膳食鈣攝入。
對于少肌性肥胖得老年人,建議每天補充800~100單位得維生素D;還可適量補充Ω-3不飽和脂肪酸。
參考資料
[1] 華夏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 華夏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 華夏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可以委員會. 華夏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J]. 2021 ,華夏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13(11): 1-55.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感謝僅作信息交流之目得,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感謝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感謝說明:來自互聯網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感謝至其他平臺。